日媒 | CIMT2025憑借高精度展品和電動汽車相關技術吸引創紀錄的觀眾數
【編者按】日前有日本媒體公開報道了CIMT2025展會情況,協會傳媒平臺編譯并轉發該文,供業界參考。
CIMT2025規模再創新高,新增場館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25)于4月21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CIMT2025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CMTBA)主辦,在傳統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和新落成的首都國際會展中心同時舉辦。
此次展會總面積擴大至約31萬平方米,較上屆(CIMT2023)增長121.4%。參展商數量增長54.8%,達到約2450家公司和機構。總進館觀眾人數達到創紀錄的211993人,使CIMT2025成為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展會。
電動汽車相關制造技術成為展品亮點
今年CIMT的一大亮點是面向電動汽車(EV)行業的高精度加工解決方案,這是中國政府作為其更廣泛的新能源汽車(NEV)戰略的一部分所支持的一項重要舉措。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達到1286萬輛。截至2024年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7.1%,達到308萬輛。政府的目標是,在補貼和擴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持下,到2027年底,將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量中的占比提高到45%。
日本和中國制造商重點展示電動汽車加工解決方案
山崎馬扎克展出了15臺機床,占據了中國以外展商中最大的展位之一。其產品線重點展示了電動汽車和半導體制造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FF-1250H L臥式加工中心以其加工大型鋁制電動汽車框架部件的能力而備受矚目。執行董事山崎真嗣評論道:“CIMT吸引了眾多電動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中國最初專注于電動汽車,現在正向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擴展——這與日本不同,日本最初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導,現在正轉向電動汽車。” 馬扎克展位還展示了多個電動汽車的部件樣品。
日本電產機床株式會社(Nidec Machine Tool)首次在全球亮相其GE25CF滾齒機,該機型專為加工電動汽車齒輪部件而開發。該機床將倒角與滾齒加工融為一體,有助于簡化工藝流程。該公司一位代表表示:“預先去除毛刺可以減輕后續齒輪精加工過程中砂輪的負荷。”
京瓷在中國擁有四個生產基地和13個銷售辦事處,重點展示了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本地化切削刀具。其中包括分別用于粗加工和精加工的PHC和PFZ排屑刀片,適用于同時加工不同材料的應用,例如鋼壓鋁制電動汽車電機殼體。京瓷(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的一位代表指出:“在日本,我們專注于具有廣泛市場吸引力的產品,而在中國,我們專注于更小眾的細分市場開發。”
中國切削刀具制造商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展示了其用于電動汽車鋁制部件的SA100立銑刀。 SA100采用專有的刀片和排屑槽設計,相比前代型號提升了排屑性能。
半導體設備助力高精度加工需求
除了新能源汽車(NEV)領域,中國政府也積極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CIMT2025展會上,許多參展商重點展示了半導體制造設備部件的加工解決方案。
岡本機床株式會社展示了UGM64GC磨削中心和PRG6DXNC旋轉平面磨床——這兩款產品均適用于加工陶瓷等脆性材料,而這些材料常用于半導體制造設備。
“由于政府的支持政策,我們決定優先發展半導體行業。”該公司一位代表表示。“隨著中國本土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不斷涌現,我們看到機器的安裝量正在穩步增長。”
牧野銑床展出了多款機型,包括V300和V900立式加工中心(首次亮相于JIMTOF2024)、a500iR臥式五軸加工中心以及U86線切割放電加工機。V900和a500iR是首次亮相中國市場。
a500iR不僅可以加工航空航天零件,還可以加工半導體生產設備的零部件。“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顯然正在增長。”牧野的一位代表指出。
全球及中國制造商展示超精密解決方案
中國大力推動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國產化,帶動了對高精度加工的強勁需求。制造商紛紛展示微米級精度的先進加工中心,以示響應。
大隈展出了適用于工業機械零部件加工的MCR-A5CⅡ雙柱加工中心,以及用于模具和半導體元件加工的MB-80V立式加工中心。除了MCR-A5CⅡ之外,大隈還展示了其第10000臺雙柱加工中心的出貨情況,以此慶祝其重要的里程碑。
“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的制造業非常活躍,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大隈機床(上海)銷售部副總經理表示。“對能夠提供頂級加工精度的高端機床的需求日益增長。”
安田精密工具公司推出了用于鍛造和壓模加工的YBM640V立式加工中心,以及用于微加工的YMC650。銷售推廣部銷售工程科科長表示:“各行各業對超精密加工的需求都非常強勁。”
韓國制造商DN Solutions(原斗山機床)首次在中國推出DVF5000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和 DNX2100多任務加工中心。該公司市場營銷和產品規劃辦公室的一位高管表示:“中國市場的客戶要求產品兼具精度、效率、自動化和成本競爭力。”
中國本土制造商彰顯高端創新
中國機床制造商也非常重視精度。
北京精雕集團展出了一系列高精度加工中心,包括用于微加工的JDMGB300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和用于中大型工件加工的JDSR1000五軸立式加工中心。
JDMGB300制作的演示部件——以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如意杖為原型——展示了該機床的精細雕刻能力,包括尖端而復雜的圖案和文字。
中國領先的切削刀具制造商之一株洲硬質合金切削刀具有限公司(ZCC.CT)展示了其專為加工難切削材料而設計的高端“盤古”系列刀具。一位負責日本業務的經理表示:“過去兩年,航空航天領域對高端刀具的需求不斷增長。”
自動化解決了制造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與日本一樣,勞動力短缺一直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持續挑戰。一些公司通過結合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挑戰。
德馬吉森精機現場演示了其NLX 2500|700第二代車削中心與MATRIS Light機器人系統的組合,以及其CTX beta 450 TC多任務機床與工業機器人的組合。
發那科(FANUC)推出了一套集成了CRX-10iA/L協作機器人、LR-10iA/10工業機器人和 ROBODRILL α-D14MiB Plus加工中心的緊湊型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前道和后道加工工序的自動化。“由于工作環境惡劣,中國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從事制造業,這與日本的情況類似。”發那科的一位代表解釋道。
海天智能解決方案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機制造商之一海天國際的工程部門,展示了自動化生產線的微縮模型,為各種規模的生產線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我們可以為各種規模的生產線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一位區域銷售經理說道。
智能與人工智能塑造未來
中國本土機床和工具制造商曾一度被認為在質量和精度方面落后,如今正致力于提供更注重精準度的產品。一些國際與會者甚至對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快速技術進步表示擔憂。
展望未來,融合機器人、數字技術和智能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將成為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CMTBA)毛予鋒會長表示:“與全球市場相比,中國機床行業保持相對穩定。外國制造商正日益關注中國市場。”
關于美國關稅上調,他補充道:“對于專注于出口的企業來說,影響巨大。但就整個機床行業而言,中國只有約7%的機床出口到美國,因此影響仍然有限。”
毛會長還強調了人工智能日益增強的作用:“人工智能將繼續推動機床行業的轉型。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可以免費使用,正在引起國內制造商的極大興趣。”
(來源:日媒公開報道 日文編譯:協會傳媒平臺 責編:張芳麗)